首页> 新闻资讯> 新闻详情

讲座回放|王毅——中国古典寺院园林的文化地位与景观美学成就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19-10-23

9月17日下午,“设计艺术大学堂”展开一场“中国古典寺院园林的文化地位与景观美学成就”的讲座。主讲人王毅先生先后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哲学所,哈佛大学景观学研究中心。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文学、史学、哲学、中国法律史与法哲学……讲座现场气氛热烈,观众受益匪浅。 


图片1 - 副本.png

图片2.png

图片3.png

图片4.png


讲 座 回 顾

王毅先生表示:身居杭州与大家讨论寺院园林、寺院文化,是令人非常愉快的事情。因为杭州的宗教文化与景观艺术不仅有深厚的积淀,两者更是水乳交融。


  寺院园林是中国古典文化、古典艺术与心灵信仰的荟萃之地。
1

寺院园林的面貌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中国社会与中国宗教的特点。

与西方社会的历史不同,中国自周代以后再也没有类似政教合一式的权力结构,而是世俗权力(皇权)维系自己至上的统治地位不容分割,并因此对各类宗教采取理解、利用、笼络、限制、改造、制度上加以规范整合……一整套有效的驾驭办法。这种根本性原则深刻影响着中国寺院文化的构成,其中也包括决定了中国寺院建筑的基本格局不可能是凌驾于世俗社会的建筑形式。相反,宗教寺院的建筑往往都要参照因循世俗社会中基本的建筑格局。

图片5.png

▲紫禁城微缩景观平面图 ——在诸多建筑环绕之间形成封闭的院落,进而由诸多院落的组合递进而构成建筑群的整体延伸,这是中国建筑的基本特点之一。 


图片6.png

▲福建泉州开元寺(台湾文化大学李乾朗先生手绘)


以上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大多数的寺院建筑格局,都遵循了中国传统 “官式建筑”的经典设计原则:

1、寺院不能喧宾夺主,相反要融入以皇宫、各级衙署等“官制建筑”为主导的整个城市格局;

2、如世俗建筑群一样轴线明确,沿轴线形成整个寺院建筑的深远空间序列;

3、以一个又一个封闭院落作为基本的建筑空间的单元 ,并在不同院落之间形成功能上的分工,比如寺院常见的山门院落、天王殿院落、大雄宝殿主院落、藏经阁院落等。


2

中国宗教体系中的多神崇拜与寺院园林的一般分类

图片7.png

▲湖北武当山道教寺院中的殿宇在形貌上与佛教殿堂没有明显区别。


图片8.png

▲由于中国宗教体系中“多神崇拜”的性质,给寺院园林也带来很多特点。著名的山西太原晋祠就是一例。


再比如各地许多的祠堂,也是当地(尤其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具有重要宗教性质的场所,这些祠堂同时承担了许多社会性的功能,并因此具有了相应的宗教与文化主旨的表达方式。以下是一个具体的例子:


图片9.png

▲广州市陈家祠堂(全国重点文物)台湾文化大学李乾朗先生手绘——此祠堂是广东地区著名的陈氏宗祠,其建筑格局也是按照中国传统庭院的轴线贯穿、多重封闭院落相组合的方式而布置。


再比如中国传统信仰体系中比较重要的先贤崇拜、对文化结晶的崇拜(文字崇拜是其典型)等宗教内容,也对寺院园林的风貌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是具体的例子:


图片10.png

▲浙江绍兴兰亭风景区中为纪念王羲之而建立的“王右军祠”


3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中国寺院以佛寺为主的形成过程

佛教初传时期,佛经与佛像都是被安放在皇家宫苑之中,并且同时由皇家主持或者授意而建立了洛阳白马寺——中国佛教寺院从创建伊始就与皇家园林有着如此紧密的关系,于是也就自然而然使皇家宫苑的园林建筑格局与设计原则,成为了佛教寺院形制的重要源头之一:

从东晋开始,寺院从造园艺术的角度已经明确了艺术方向,造就出一个山景、水景、植物景观等诸多基本景观要素齐备,寺院的内景与周边大范围的自然景观充分和谐且相互融合的艺术作品。



  寺院在园林景观美学上具有哪些特点
1

寺院园林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内容、甚至成为其点睛之笔。

图片11.png

▲历史名城江苏镇江的金山慈寿寺及慈寿寺塔


图片12.png

▲反例:辽宁义县千年前的“八塔子塔”建在绝壁之上,形成非常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可惜人们不了解、不珍视“八塔”的内涵与规制,在八塔下新建金光灿灿的弥勒大佛,完全破坏了八塔的内涵 (“愿力”等宗教意义)与极具沧桑感的建筑风格。


2

寺院园林景观兼具皇家园林与文人园林的血脉、同时更发展了自己独特品格,因而具有丰富内涵与高度艺术境界。

图片13.png

▲敦煌172窟北壁《观无量寿经变》描绘了盛唐寺院的宏大场景与丰富瑰丽的景观内容。


图片14.png

▲北京远郊潭柘寺中的“曲水流觞亭”


3

寺院园林景观举隅——我们可以从何处入手,来欣赏与理解寺院园林内容丰厚的艺术文化体系。

我们应该尽量对寺院的环境美学,有信仰与哲学这类维度上的理解,而不是走马看花,将寺院园林仅仅作为一种简单的赏玩之地。

图片15.png

▲明代创建的北京真觉寺(俗称五塔寺)中的“金刚宝座宝塔”:金刚宝座式塔的形式起源于印度,五塔造型象征着礼拜金刚界的“五方佛”。佛经上说金刚界有五大部,每部一部主,中间为大日如来佛、东面为阿閦(chù)佛、南面为宝生佛、西面为阿弥陀佛、北面为不空成就佛。金刚宝座代表密宗金刚部的神坛,金刚宝座塔上的五座塔就分别代表这五方佛。


图片16.png

▲王毅先生于河北曲阳北岳庙里与唐代石灯的合影


但是,我们看自己的周围,是否有无数人觉得权力、财富才是世界永恒的核心?为了拥有它们不惜放弃其他一切,对内不再聆听自我的心灵,对外不再珍惜宇宙万物的和谐与万灵万物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


图片17.png

▲福建莆田地区因开采石矿而使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的景象


图片18.png

▲辽宁省境内某地一处尾矿库对水体污染的严重程度




总之,我国在最近一百多年里,经历了对宗教的洗劫、蔑视、扭曲之后,终于能慢慢体会宗教的重要性,这是出于人类本性(人类的卑微性、知悟未知世界要求的永恒性……)的一种永远无法泯灭的诉求。于是寺院以及寺院文化的重建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量更多地理解中国传统寺院在美学与艺术学方面的精髓究竟在哪里,这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这样的理解也是我们学习中国园林学、建筑过程中所必须的内容。



供稿:吴颖

讲座摄影:人文景观研究院

微小编:王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