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院内新闻
CAADI喜报 | 风景院项目荣获2024 Architizer A+ Awards及意大利A' 设计奖

麦黄梅熟,耕耘迎丰收。近日,风景院项目接连荣获多项国际奖项。其中,径山1977酒店、麦积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主馆室内装饰及数字麦积山建设项目设计分别荣获 2024 Architizer A+ Awards 特别提名奖 ;嵊州“民情日记”发源地综合体验中心、印象自然——贝莱特营地服务中心改造分别荣获 2024 意大利 A' Design Award & Competition 银奖与铁奖。


About 

Architizer A+ Awards

Architizer A+Awards 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奖项计划,致力于推广和庆祝年度最佳建筑。其使命是培养世界对有意义设计的欣赏,并倡导其对日常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潜力,Architizer A+Awards 全球评审团聚集了来自不同领域的领导者,包括著名建筑师、设计师和房地产开发商。多元化的评审标准和团队,再次证明了参评作品的卓越水准。Architizer 更将世界上最好的建筑与空间作品向超过4亿的全球观众分享,A+奖每年更吸引来自 100 多个国家的参赛作品,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奖项之一。


微信图片_20240621151019.png

微信图片_20240621162158.png


获奖类别:建筑+砖块类别特别提名奖

项目地点:浙江杭州

设计面积:用地面积15600㎡,建筑面积3500㎡

竣工时间:2023年6月

项目设计:教师创作设计研究院


该项目场地位于“光棍山”山脚,风光优美的中苕溪流域。场地内树木高大茂盛,原有一层红砖建筑十余栋,防空半地下建筑两栋,总建筑面积约为3500平方米,场地由西北向东南逐级抬升。


红砖建筑区域在改造设计中保持台地地形不变,保留原始的台地风貌、砌石。延续原有红砖建筑的轮廓、高度及主体结构体系,对破旧的红砖墙及屋面进行替换更新。更新后的建筑依旧以红砖作为主要材料,同时用各种砌筑方式形成更为丰富的建筑表皮质感及阳光下的光影变化。置入钢构及大玻璃面,使红砖建筑改造而成的客房拥有良好的采光及景观视线。入口大门、围墙、院墙甚至酒店标牌依然用不同砌筑方式的红砖建造。


微信图片_20240621162727.jpg

微信图片_20240621162738.jpg

微信图片_20240621162742.jpg


微信图片_20240621151030.png

微信图片_20240621162926.jpg


获奖类别:室内色彩类别特别提名奖

项目地点:甘肃天水

设计面积:22495㎡

竣工时间:2024年4月

项目设计:第四综合设计研究院

合作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朱小地工作室


麦积山游客服务中心以佛教中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作为核心设计理念,在这个以“人”为对象的集散场地,用“艺术展厅”的方式打开空间想象,构建全新的空间体验。室内空间被划分为六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以封闭的环形动线为引,串联出一个寓意“圆满”的闭环空间,从进入到出离,从部分到整体,将人带入六种不同的情境,隐喻生命在这片土地上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更是回应当地精神信仰中的六道轮回之说,亦将麦积山古佛景观“气吞六重天,庇大好河山”的美好愿望投射其中。


微信图片_20240621162934.jpg

微信图片_20240621163132.jpg

微信图片_20240621163135.jpg


About 

A' Design Award & Competition

意大利A'设计大奖赛(A' Design Award & Competition)创立于2009年,每年举办一届,是世界上最大型、最综合性的设计比赛,颁给最好的设计、设计理念以及产品和服务。该赛事是经过对全球上千项设计比赛进行科学分析后所设立的,对全球各地的个人、团队和公司开放,概念设计和已完工设计均可参加。A'设计大奖赛致力为广大设计师、创意人士和设计公司提供一个国际性的比赛平台,从而向全球的观众展示他们的作品,吸引全球的生产商、媒体以及购买者。同时,也支持全球的设计文化,鼓励参赛者创作卓越的设计,建立更美好的未来。


微信图片_20240621151034.png

微信图片_20240621163841.png


获奖类别:建筑与结构设计类别银奖

项目地点:浙江嵊州

设计面积:15240㎡

竣工时间:2023年6月

项目设计:教师创作设计研究院

合作单位:杭州在地建筑设计事务所


嵊州市雅璜村位于大山深处,项目位于雅璜村入口处,背山面水,周围民居环绕。建筑功能包括展厅、培训、便民服务、酒店等。


9200平方米的不规则用地上需要容纳15000平方米的建筑物,同时内部多为各种高大空间。设计使高容积率,高密度的建筑群落能够很好地与周围零碎的村庄肌理及优美的山地环境产生对话。


设计将建筑切割成细长条形,移动长条单体使建筑群落与不规则边界契合,建筑得以化整为零,融入周围零碎的村庄肌理。单体顶部覆盖坡屋顶,群落造型模拟群山层叠。长条建筑之间形成众多天井,丰富了建筑内部空间,同时传承了中国传统合院民居的存在形制。


640 (5).jpg

640.jpg

640 (1).jpg


微信图片_20240621151037.png

微信图片_20240621164100.png


获奖类别:建筑与结构设计类别铁奖

项目地点:浙江杭州

设计面积:700㎡

竣工时间:2022年9月

项目设计:教师创作设计研究院

合作单位:杭州在地建筑设计事务所


一大一小两栋白色徽派小楼位于一片松林脚下,一直作为护林用房使用,小白房周边高大的水杉林立,成为小白房的前景和背景,在阳光明媚时,斑驳的树影投射在白墙上,使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更加亲近一些。


随着周边露营基地的逐步形成,小白房也转换了角色,将被用来作为营地的配套服务用房,成为营地各种事件发生的中心。


悬浮于地面的建筑二层部分用拉丝波浪形不锈钢板包裹,经过拉丝和折叠处理的不锈钢表皮,可以抽象的反射出周边环境的色彩和造型,建筑表皮就像是一位印象派画师,将天气的阴晴变化,水杉树的季节色彩变化,天空的明暗变化,通过自我表达和实时转译以瞬间的印象记录自然光影,本性“突兀”的不锈钢表皮却也能很好的与周围环境产生对话。


扎根地面的一层立面表皮形态使用了笼墙,笼墙中填充的材质选择了周围松林中的松木,配合不锈钢网格形成的外骨架。原木材质作为建筑与场地的过渡,使得建筑和自然之间有了一个共同的边界,同时,我们也希望松木的使用能够使建筑表现出一定的在地性。


微信图片_20240621164315.jpg

微信图片_20240621164917.jpg

微信图片_20240621164920.jpg




 供稿 |第四综合设计研究院、教师创作设计研究院

 编辑 |李海燕

 审阅 |吴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