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

EXHIBITION

建筑设计
安徽报业
项目位置
项目面积
设计时间
建成时间

安徽报业大厦位于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是六报一刊一网络的综合办公平台。项目设计构思基于两方面的思考:一方面是基于对报业传媒特定功能特色和文化性格的思考,另一方面是基于对新区规划、环境、景观等的呼应协调和积极利用。

源于以上的思考,方案将塑造纯净整体、圆润流畅、动感、延伸感的风格和内涵作为项目追求的方向,并用整体含蓄的建筑语言来折射行业文化。

规划·姿态

设计将建筑集中的布置在用地北侧,与相邻地块安徽省新闻中心的主楼相互错开,由此景观视线互不遮挡,形成和谐的城市空间关系。在报业大楼内,南侧的天鹅湖景观,西侧的政务新区科技绿轴景观可尽收眼底。同时,这种布局对南侧的城市道路交叉口也形成一定的规避和缓冲

南侧裙楼,北侧主楼的组合模式,呼应了南侧天鹅湖景区的空间规划特色,从天鹅湖望去,建筑轮廓线由低到高,塑造了有序的天际轮廓线,避免了对天鹅湖景观的压迫感。

空间·情趣

基于对设计构思的定位,方案选择了一组非同心曲线来组织功能和界定空间,曲线的运动衍生出流畅转折的形体关系,叠合出多向度的虚实空间。入口大厅和内院的尺度随着曲线的流动产生渐变和多维度的视角。办公模块围绕着公共大厅和内院,静动分离,互相渗透,公共流线步移景异,视野多变。

安徽报业大厦是六报一刊一网络的综合办公平台,平面布置和装修风格要求灵活多变,考虑到这种需求,平面布局采取了大开间集中办公和小开间办公等多种组合模式,但在每层平面中均结合电梯厅设置垂直中厅休闲空间,结合布置接待会客等空间,使各楼层风格统一,视野流动。

主楼五至十四的垂直中厅类似“取景器”,从电梯厅出来,新区景观一览无余。中厅外立面采用钢绗架结构,轻盈通透。垂直中厅使内走道获得了良好的采光和景观视野,活跃了办公氛围,中厅中的休息平台尺度逐层放大,形成倒锥形,增加了立面层次。

平面功能布局均考虑各方向景观,结合布置景观会议室,观光电梯,景观办公室等,南侧的天鹅湖景观,西侧的科技绿轴景观,周边新区建筑景观,内院景观等一览无余。形成全景观的办公空间。

态·表情

为了塑造纯净的建筑形态,方案采用了整体性的设计手法,使建筑造型风格统一,同时注重虚实、对比等手法的运用。折线褶皱等立面肌理则形成韵律和节奏,增加了光影和层次。

竖向肌理始终是统摄建筑形态的要素。建筑的南北立面考虑到景观和节能的需要,虚实关系和材料选择有所区分,但构图肌理、立面分割线等均强调竖向感,塑造蓬勃向上的意想。主楼南北立面的三条竖向装饰带则对立面进行了一定的分解,形成节奏。在建筑主入口,渐变的肌理活跃了气氛,使竖向肌理更加纯净。

主楼屋顶的斜向伸展曲线,既是对平面曲线的呼应和延伸,也是对多维度、无止境的传媒文化的映射。

色调·性格

政务新区城市道路很宽,建筑间距很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浅色饰面的建筑显得缺乏体量感。另外,在高污染的城市环境下,浅色饰面建筑的耐污染性和自洁性则将经受严峻考验。因此方案选用了深色系光面材质,同时深灰色调也能较好的表达含蓄内敛的风格,传达沉稳庄重、兼容并蓄的报业文化内涵。于是在材料的选择中,石材最终选择了色调温和的冰花蓝,与之搭配,玻璃选择了深灰绿色,金属构件统一用深灰色。青、黑、灰的色彩与周围绿化配合适宜,在南方的多阴雨天气里也能透出一些传统情怀。

工艺·内涵

在以塑造纯净、整体、强调竖向肌理的总体构思框架内,精心推敲细部设计,从方案设计到工程竣工的全过程控制则是不断完善设计,实现设计构思的保证。对普通的材料进行工艺处理,则可以塑造细腻的内涵。

用电脑数据模型分析推敲体量组合关系,推敲比例、尺度和构造设计的方法一直是塑造和谐、整体的形象的关键。

东侧主入口玻璃与石材的组合式幕墙采用了去平均化的手法,在标准单元格里,玻璃与石材分割尺寸呈线性渐变,塑造出虚实变化的意象,增添了文化气息和视觉效果。

玻璃幕墙采用横隐竖明的形式,为了强调竖向肌理,竖向装饰构件的截面形式和尺寸都经过了仔细推敲。

石材采用长方形,石材交接处采用刻槽处理,塑造质感和层次。在主楼东侧,石材凹缝内暗藏灯管,使灯光与建筑造型结合。

在圆弧形的界面上,折线型开窗方式在圆弧形的立面上形成光影和层次,同时拓展了使用空间和景观视野。

南侧立面玻璃夹大理石材质塑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大理石薄片既保留了石材的纹理质感,同时也能够透光,丰富了立面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