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文化
平湖是位于杭州与上海之间,杭嘉湖平原上的县级市。小城内水网密布,水乡味道很浓,平湖也是一个有着淡雅、平实的传统江南文化情怀的城市,这里曾孕育过艺术与佛学大师李叔同,书画大家陆维钊等文化名人。
基地环境
项目位于小城的东湖新区,用地西侧毗邻东湖风景区,在基地北侧,六里塘河则缓缓流过。东湖风景秀丽,人文璀璨,树木的轮廓、老城区的剪影、柔美的拱桥和古朴的塔刹都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辉映的画面。
构思策略
在仔细分析了功能要求和用地条件,并综合考虑小城的社会文化状态后,我们认为:对于一个规模不大,面积只有7500㎡的小型图书馆来说,设计应尽可能用平实的语汇,简练的造型语言和细致的节点处理手法来塑造一个空灵写意、庄重大方和纯净典雅的图书馆形象。
形态·空间
基于用地的良好自然地理条件,向西、向南、向北均有大面积湖面或绿化,故建筑朝此三个方向均考虑适当的外部空间退让;在西、南两面以绿荫广场和水池过渡,与东湖及规划绿地形成空间延续,使建筑掩于清水绿树之中,营造江南水乡建筑的意境;在北侧则利用现状河流作向河跌落的滨水广场,作为图书馆室外野读的良好去处。
针对上述室外空间特征,建筑设计以一半圆形的图书馆主体和一长方形的辅助部分来明确其功能分区,两者连接体则作为自然形成视觉丰富的入口和院落空间,整个形态一目了然,既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特征又兼具典雅的传统韵味。
质感·色调
1、少与多
立面没有用过多的材料,光面花岗岩和玻璃幕墙的组合运用刻画了纯净典雅的视觉感受。
单纯的材料种类使图书馆以更加谦和的姿态镶嵌在环境中,光洁的质感则映射了多姿多彩的周边环境。
2、青与黑
“青”与“黑”的色调选用源于对印象江南的美好记忆,是对烟雨迷离中粉墙黛瓦的江南意象的艺术再现。
意境·情趣
1、水街
结合底层的儿童阅览空间,围绕建筑轮廓设计了一条联系南侧主入口与西侧次入口的水街,水街凌架于浅浅的水池之上,水池中布置了自由曲线形种植池,水波微漾,竹影横斜,刻画了文化建筑应有的韵味和氛围。
2、转折的入口台阶
方案从“曲径通幽”的造园思想中汲取灵感,将90厘米高的入口台阶分成两段,作转折处理,避免了一步到底的乏味感。读者绕行而上,或许可以感受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真谛。
3、轻巧的入口灰空间
我们从“一本打开的书”的形态中受到启发,将入口雨篷设计成浅灰色体量与黑色体量相互环抱的形态。并组合运用方钢管、磨砂玻璃和透明玻璃这些普通的材料,塑造出简洁明快的风格。由此图书馆的入口空间则显得充满寓意且个性鲜明。
工艺·韵味
对构造工艺的艺术处理则强化了图书馆庄重典雅、纯净空灵的内涵。
1、石材刻槽
黑色的石材幕墙分块采用500×1500的统一尺寸,石材拼接处采用横向密缝,坚向刻槽的处理手法,竖向肌理渲染的方向感使图书馆的形象更加纯净,也隐喻了书架的意象。
2、鱼鳞式遮阳百页
在西侧的圆弧面运用了鱼鳞式玻璃遮阳百叶。玻璃采用渐变的反圆孔状丝网印刷,与内侧玻璃墙之间留有1米左右的空气间层,冷热空气在夹层内循环,起到了很好的节能效果,玻璃百叶既可遮挡阳光又保证了视线的通透性。
3、渐变的肌理与水墨意境
丝网印刷玻璃的小圆点直径自下而上依次增大,玻璃的透明度逐渐变化,形成了退晕效果,整个图书馆的立面则产生水墨画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