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

EXHIBITION

建筑设计
西溪湿地二期
项目位置
项目面积
设计时间
建成时间

西溪湿地二期

规划设计构思:

规划设计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且重点关注了大西溪的和谐与发展;西溪资源和旅游的保护与开发;西溪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培育;西溪文化的回归和新生;西溪风貌的再现和演绎;建设时序的远近结合、分步实施和动态监测的机制建立、实施保障等内容。

西溪湿地二期公园开放区的设计,我们希望通过努力使西溪恢复历史上最佳的生态面貌和人文环境,将传统的隐逸文化以某种物质形态表达在美好的自然生态中,将古人的精神追求、审美情趣、生活理想传达给今人,起到延续文化命脉的作用。

规划设计分别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培育以及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主题景观的演绎两个层面入手,希望再现西溪湿地一幅幅“野逸”、“清幽”、“闲适”的风景。

布局结构:

公园开放区整体布局体现“东静西闹,南雅北俗”的特点。福堤分公园开放区成东西两片,南北两端是公园对外主要入口,东西两侧主要分布湿地二期主要游览点,东侧以湿地生态环境展示和鸟类栖息地及工程湿地等科普科研体验为主,西侧主要布局不同人文主题的历史文化景点,南片人文景点侧重士大夫文化的演绎,而北片主要为水乡村落民俗文化的表达。

创新与特色:

1、西溪鱼鳞塘湿地肌理和桑基、竹基、柿基鱼塘的保护和展示。

2、生态保护与培育:水环境的治理、植被的保护培育、生态多样性恢复等方面进行。主要采用水系沟通及生物净水工程、乡土植物保护和湿地植物培育,鸟类栖息地和生态廊道建设等措施。

3、人文景点的创建:历史文化是西溪有别于其他湿地的主要特征,通过规划研究,设计人文景点体现“梵、隐、俗、闲”四大文化内涵。以梵文化为代表的是佛教庙庵,因其紧凑的布局型制以及其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而独具特色。代表景点交芦庵和曲水庵;而隐文化的表达则考虑历史人物的身份地位,结合现状堤塘密布、浓荫深翠的自然环境,侧重士人园林的表达,主要有洪钟别业和高庄;俗文化主要表现为不同内涵和形态的水乡村落,如河渚街和蒋村集市;闲文化景点则因综合考虑社会人群多元化休闲的需求而涉及较多功能类型,主要有湿地生态休闲、湿地科普休闲、湿地会所休闲和度假休闲等。

4、湿地环境中乡土人文建筑景观的表达:利用湿地自然环境特征,注重对当地乡土材料的应用,分析人文背景、内涵所具有的特征并加以发挥,探索传统山水画中的风景建筑和诗意景观在湿地环境中的演绎,将传统的隐逸文化以某种物质形态表达在美好的自然生态中。

5、西溪建筑博物馆:梳理原生河渚街村落的民居,遵循有机更新的理念,运用保护、改造、更新和利用多种方式,真是的展现能代表西溪不同历史使其特色的建筑,特别是能代表西溪的风景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并通过组织、整合形成西溪的建筑露天博物馆。

6、满足现代使用功能需求的传统民居建筑演绎:西溪新建传统民居风格建筑,采用主体框架结构外立面木构装饰的形式以满足现代功能的使用和西溪风貌的要求。民居建筑强调室内外的开敞通透,运用进口现代技术,设置折叠玻璃门窗,玻璃移门,以期达到既要让室内环境满足空调封闭,又能保证内外视线通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