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师大仓前校区美术馆

  • 项目位置浙江杭州
  • 项目面积2万㎡
  • 设计时间2010
  • 建成时间
  • 获得荣誉
  • 杭师大仓前校区美术馆

一、建设背景

杭州师范大学是杭州市属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在迈入第二个百年之际,市委市政府决定杭师大在余杭仓前征地3000亩建设杭州大学城。力争将杭师大建设成具有杭州特色的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成就杭州的“哈佛”、杭州的“斯坦福”梦想。 

    杭州市委市政府对大学城建设提出了“品质、人文、生态、创新、开放、综合”的建设理念和目标。在项目定位和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品质至上,适应当前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和知识型产业的发展,充分挖掘百年高校文化底蕴,传承并塑造百年师大的人文地域特色和人文艺术精神。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馆为仓前校区重要文化设施,吸收丰厚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精华,体现千年古城、水乡古镇、园林胜迹、街巷民居等独具风格的物化形态, 也反映在工艺珍品、书画、戏曲、丝绸、刺绣精彩缤纷的艺术形态,更表现于名家辈出、群星绚丽的杭州文脉渊源。活力与魅力兼具,古风与今韵共存,与杭州国际旅游文化名城相匹配。

二、规划设计理念 

   本轮设计招标针对美术馆进行,要求建筑方案设计能传承概念设计确定的“湿地书院”的理念和思路,按照控规文件和规划条件,密切衔接好与一期已完成的教学区和生活区等设计成果。

为此在保持了“湿地书院”的学校规划肌理的同时,美术馆演绎传统、多元、创新的设计理念,与用地环境珠联璧合,妙相辉映。其核心设计思想:

1、一座传统与现代和谐的建筑艺术作品,它不仅是湿地畔的一个标志性公共建筑,也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走向未来的桥梁。

2、一座纯自然的生态美术馆,用柔美的三维自然曲线造型,保持各个角度欣赏视觉的完美。

3、体现西溪地域特征,充分满足创建湿地文化的艺术需求。

美术馆用地北依余杭塘河,南临一期教学区。为避免地上约2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体量,设计中采用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引用鱼乐的自然之趣,丝绸的浪漫造型,用2个高低错落的曲线体块咬合穿插,化整为零,弱化余杭塘河的建筑体量,优化河道沿岸的生态景观。同时,通过曲线体块的扭曲、旋转,形成柔和、连续、自然的曲线界面,保持各个角度的建筑完美。从高空俯瞰,美术馆如湿地中悠闲休憩的水鸟,又如守护者用双手精心呵护艺术作品。

三、功能流线

美术馆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针对不同的功能,对流线进行有效的分离与整合,参观人员主要出入口设在南面中部,西北面设置次出入口,人员可直接与余杭塘河对话,将沿河景观引入到室内空间;办公人员出入口位于东南面;后勤备展流线通过东面汽车坡道入地下库房,相对独立,从而确保艺术品的安全。

美术馆设有约1/3的公共空间,提供开放、互动并且具有高尚文化品味的场所,它包括中央大厅、休息厅(廊)及服务设施,不再是封闭的让观众受教育的场所。

公共空间合理有序的穿插在各个展厅之间,并以中央大厅为枢纽,使得观众在参观时既能灵活选择参观流线,又能判断自己位置所在。这些尺度和形态不同的公共空间与庭院相结合,通过光与影的变化,使室内空间变化丰富。

美术馆平面采用8.1×9米柱网,层高5.7米,净高在4.3米左右,满足展厅陈列要求,同时为展览陈列提供了多样性与灵活性。

四、材料细节

杭州是一座与水共存的城市,水是杭州的“根”与“魂”,杭州是一座五水共导的城市, 面海而栖,滨江而建,傍溪而聚,因湖而名,因河而兴。

美术馆的外墙设计灵感源自波光粼粼的湖面,采用本土石材,表面经特殊加工而成水波状纹样,这些纹理是经过专业的设计,便于机械化的加工及生产,同时能产生非常自然的图案,与湿地和谐共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