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人大代表的十年里,刘珂的履职之路,始于专业,成于用心。“大而空”的虚浮之词从未出现在他的履职词典里,唯有“小而实”的务实作风贯穿始终。他身兼杭州市、西湖区两级人大代表与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及总建筑师双重身份,用建筑师的严谨丈量城市发展,以代表的温度倾听百姓心声,用“双岗”之责架起一座通向民心的桥梁。
扎根基层解民忧
“刚担任人大代表时,我也曾迷茫,究竟要如何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后来我渐渐领悟到,要当好一名人大代表,勤勉履职是重中之重。”谈及履职心得,刘珂目光笃定、话语恳切。
刘珂坚持深入基层多走访、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心收集民声,及时、精准地向人大机关和政府部门传递社情民意与选民诉求,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温暖与力量触手可及。
在履职过程中,他勇于创新,积极推行“嵌入式履职法”,将自己融入社区网格之中。“我们社区被分成多个网格,每个代表负责几个网格,我负责的网格里有污水处理公司、工商银行网点等多家企业,通过定期走访这些企业,了解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刘珂表示。
此外,人大代表进联络站,听取选民、群众反馈意见是刘珂获取民意最常见的途径。他介绍道,在益乐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接待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群众的心声:一位老人曾在上面留下抱怨邻居屋顶种花导致家中漏水的诉求。刘珂深知,这看似微不足道的邻里纠纷,实则关乎着群众的切身利益与生活安宁。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从防水材料的选择、隔离层的科学增设,到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为老人提供了全面且细致的解决方案。
“专业不是高高在上的术语,而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刘珂说,“以技术赋能治理”是他一贯的履职思路。在一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走进农村食堂时,他发现厨房洁净流线与污染流线交叉混杂,影响食品卫生安全。于是他建议:食堂功能区要像建筑设计一样分区,动线清晰才能避免交叉污染。按此建议整改后的食堂动线分明、整洁卫生。
聚焦热点谋发展
戴上杭州市人大代表的胸牌,刘珂的视野从社区“小事”延伸到城市“大事”。
“我关注‘一老一小’这一议题已经五、六年了。”曙光路的老邻居因年纪渐长行动不便已经多年无法下楼,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以前也住老旧小区,深知日常上下楼的不便,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尤其是加装电梯这件事非常有意义。”
在广泛听取百姓呼声及深入了解相关政策后,刘珂提交了《关于推进老旧小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建议》,并制定了“一楼一方案”“一案一审批”等专业性的意见建议,推动老旧小区改造落地。
“这一建议被纳入杭州市民生实事项目,但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困难。”刘珂坦言,部分低层住户因采光、噪音等问题持反对态度;老旧小区楼间距过窄、公共空间不足等“先天缺陷”更让电梯井无处安放。诸如此类的棘手问题,都需要一一解决。
但刘珂没有丝毫退缩与懈怠。他深知,每一个问题背后都关联着居民的切身利益,每一项困难都考验着政府的执行能力与担当精神。于是,他一家一家地登门拜访,与居民们展开面对面、心贴心的沟通交流,与社区协力解决空间问题。
如今,全市已累计完成加装电梯6436台,惠及住户超7万余户。一位多年无法下楼的老人说:“现在,每年春暖花开时,我也可以顺利下楼闻花香了!”
2024年,刘珂结合自身调研情况及杭州师范大学、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团队协助下,提出《关于提升外卖食品安全水平的建议》,建议针对“幽灵外卖”的乱象提出了相关的整改方案。该建议也迅速得到杭州市、西湖区市监局的积极响应。
技术赋能筑未来
从“一老一小”到食品安全,刘珂的履职之路始终带着“技术”底色。“技术是发展的引擎,要让专业力量更紧密地服务于城市发展蓝图。”他表示。
未来,刘珂将持续立足双重身份,以建筑师的匠心与人大代表的担当双线并进。“在本职岗位上,我希望能将更多人文关怀融入建筑设计,探索适老化社区、低碳智慧楼宇等新方向,让每寸土地‘活’起来,真正便民利民;作为人大代表,我会继续用‘技术+调研’双轮驱动的履职方式,把民生痛点拆解成可操作的‘技术工单’,为推动建筑行业与民生福祉深度融合贡献智慧与力量。”刘珂笃定的目光里充满了坚定信念。
来源 |西湖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