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新闻详情

现场|我院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交流会顺利召开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0-09-04

IMG_6079.jpg



8月28日下午,我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第一次交流会议于设计大讲堂顺利召开。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和政府号召,加强乡村振兴领域的专项设计研究,提高我院在乡村振兴项目中的核心竞争力,总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对风景院十年来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案例进行回顾交流。


本次交流会由副院长刘珂主持,刘副院长明确交流重点为:乡村振兴项目的设计思想、手法;技术解决方案;项目经营的心得;项目实施经验上的创新和突破。


IMG_6086.jpg

IMG_6094.JPG




讲座回顾



1、环溪蝶变——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的保护与利用


主讲人:陈蓉晖


IMG_6062.JPG


环溪村的保护和利用以环境提升、补缺补全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精缮建设为基础,深挖文化内涵,提炼儒家理学大师周敦颐的学术思想,形成“延续爱莲元素,升华爱莲寓意”的总体定位。进而以莲(廉)理文化链接莲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达到“以文创收、以绿创产”的产业升级。乡村治理层面上,推行乡村治理全村议,设立爱莲堂村务清(莲)廉阳光议事的治理平台。


环溪村已经完成了“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落后乡村向美丽乡村的转变,目前正在以美丽乡村为基石,以二次创业再次创新的热情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发展中去,一步步做到村清——民清——人清,成为乡村振兴的耕耘者和实践者。


1599204729602498.jpg

1599204744175196.png



2、一个村一段故事——冯梦龙村道路景观绿化提升工程


主讲人:江浩


微信图片_20200831092403.jpg


项目以明代文学家、思想家冯梦龙为村庄激活的出发点,采取不同于常规景观提升项目的流程和手段,以共识标识“冯”的产生,让原本陌生的冯梦龙文化尽快扎根、融合。


项目可利用资源仅为主要车行道路和少量点状供地,以冯梦龙的精神事迹连接各个节点,形成特有的文化游线。同时用设计手段配合管理需求,有效地消化了紧邻主要道路高2.5米护栏的制约。设计表达上,以小(手法)博大(视觉),用现代艺术的手法展现乡村特色,达到情景融入实景的初衷。


后续标识、文创等系列的设计延续,充分发挥了我院的特色特长。


1599205121447827.png

微信图片_20200903100941.png


3、归来——厦门厢语香苑


主讲人:黄志勇


微信图片_20200831092414.jpg


“这一年。

我们扶起了大宅破旧的老房子,

老房子里的牛被迫动迁了,

始终忘不掉牛离开那天落寞的眼神。

村里的老人认为我们疯了,

其实疯了的是美院那个胡子拉碴的设计师......”


设计师从小在闽南长大,对于当地的文化与信仰比较熟悉,传统古建如果以修旧如旧的方式会让建筑过于陈旧,当代生活上已有完全不同的方式,何不顺势而为,原有倒塌的建筑用一种全新建筑来碰撞,未倒塌的进行加固和梳理,通过时空的对话形成的建筑空间来表达思乡之情。


良木、那石......留不住的是时间,留得下的是情感。


1599205293621002.png

1599205300650453.png



4、乡村自建房——龙游后山头28号宅


主讲人:陈夏未


微信图片_20200831093739.jpg


龙游是浙江南部的小县城,基地南边的大片水田一直延展到不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


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当下,都市新人的家乡老宅,承载着父辈的乡村生活,接纳着子辈家庭节日往来城市与家乡,如候鸟迁徙。


设计师以熟悉的“旧时风景”和“当代生活”为骨骼,想象一个全新的家。带连廊的通高序厅,通透不缺仪式感,—部魔方楼梯串联起多个不同标高的公共空间,最后到达半遮半透、适应天气变化的大露台,眺望远处的风景。外墙掺入稻草的质感涂料以及当地石材的基座表达了浓浓的乡村特色,继而融合在整个乡村肌理中。


三代人的大家庭旋转在屋檐下,庭院间,露台上。


燕归,人还,看春来!也许这就是中国乡村自建房的生命力。


1599205518540745.png

图片21.png



5、长兴县小浦镇八都岕风貌提升设计


主讲人:陈孝铭



微信图片_20200831093749.jpg


湖州长兴县西部小浦镇八都岕,3万余株原生银杏树遍布十余公里,构成了罕见的生态奇观,被誉为“世界银杏的故乡”。


项目从道路景观面、庭院景观面、建筑改造面等三个界面入手,通过对⼋都岕道路、绿化、庭院、建筑、水系、停车、银杏等方面的提升来展现整条山岕。


清晰的规划,不仅凸显了十里银杏长廊的特色,更丰富了当地旅游内容。为了让春夏季不再是旅游淡季,引入观光小火车项目、银杏谷漂流运动休闲项目,打造银杏风情、乡村休闲等多种特色的旅游体验。


项目改造范围12公里,涉及400个农户建筑及庭院改造、若干核心景区节点及公园提升。实现借助大的文旅项目进行整村推进的目标。景区下辖5个行政村广受民资青睐,加速了八都岕的振兴与百姓的增收。


图片50.png

1599205847462074.png



6、奉贤区吴房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二期建设


主讲人:方春辉


微信图片_20200831093818.jpg


吴房村整体风貌提升是在设计前期,以艺术创作为引领,在美化乡村建筑景观的同时融合设计与艺术。整个村庄的设计以《桃源吴房十景图》为参考,在此基础上对整体规划、建筑、景观、风貌提升进行了深入的改造,以期“源于艺术、高于设计、充满灵性”。


团队提出了各专业全领域综合的“风貌设计”概念,即“所见之处皆设计”,力求每个角度、每个细节都能原汁原味地体现乡风乡貌。


2019年6月2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大树’底下怎么‘长草’”为题,详细报道了上海吴房村“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在产业和风貌上的特点,充分肯定了吴房村在设计上还原最原始的乡风乡貌,打造最淳朴美丽乡村的尝试。


1599206028145585.jpg

1599206033539713.jpg


交流尾声,常务副院长梁宇肯定了各个团队的设计成果和特点,鼓励自我意识在单体建筑上的体现,以点带面带活一片。梁副院长希望在今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院各个设计团队能继续充分发挥全方位设计的特色。


交流会结束后,提交了乡村振兴优秀案例的团队参加了乡村振兴项目研讨会,进行项目的相关交流。


微信图片_20200831094409.jpg


16个团队代表和总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的人员一起,在设计价值导向、项目经营、设计理论、技术构造、现场实施等方面做深度的交流,以期在乡村振兴领域逐步形成风景总院独具特色的设计语言和营造体系。



 供稿 :乡村振兴研究中心 

 责编 :宣传部

 审阅 :刘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