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新闻详情

艺术人生|金捷:以设计眼光 引领行业发展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0-04-26


转载自:杭州日报



他,在建筑设计领域沉浸多年,对设计有着透彻又独特的理解。他,创作出大量的设计作品,曾获得多个专业奖项。他,是建筑师、行业协会带头人,同时又是一位收藏家。他,是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建筑综合三院院长——金捷。

疫情期间,金捷在看得见保俶山的办公室里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探讨了在当下建筑设计领域的行业引领、传承发展等问题。采访中,他脸上一直挂着微笑,谈吐间透露着儒雅的文人气质。



20200426_154341_000.jpg


人物名片

金捷,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建筑综合三院院长,合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建筑师。曾荣获全国杰出中青年设计师,担任的社会职务包括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 设计分会轮值会长、浙江省环境艺术家协会秘书长,杭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在建筑设计、环境及室内设计的实践中有大量的设计作品,代表作品包括:陈云纪念馆方案设计(全国设计竞赛一等奖)、宁波保税区国际发展大厦,天津世纪广场(超高层写字楼),桂林金融大厦(超高层金融综合体),杭州银泰购物中心,杭州师范大学美术馆及体育中心,杭州东海创意中心,海南博鳌亚洲湾,通和十二橡树,杭州新湖武林国际,中国宣纸小镇·国纸客厅,金华之心城市综合体等工程。其作品曾荣获2019年佛罗伦萨艺术双年展达芬奇奖,2015年国际生态设计大奖、2005年度全球国际花园社区综合金奖、2003年度亚太地区设计优秀奖、新西兰羊毛局中国室内设计佳作奖、中国优秀环境设计大赛综合金奖、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综合大奖。

从小耳濡目染 

近三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


黑色上衣灰色长裤,再配上一条灰白绿三色相间的编织围巾,金捷身上的“艺术范儿”十足。谈起自己的艺术经历,金捷感慨道,“其实我从事这个行业也快30年了,我的父亲也是学设计出身,当年尼克松总统访问杭州,父亲就参与了笕桥机场航站楼的建设。小时候经常去爸爸工作的工场,看一件件纸上的图变成了实际的建设。”也许是受到父亲的影响,金捷爱上了建筑设计,他选择走上父亲的道路。

“我生活在一个非常好的年代,城市建设给了我很多机会,我们要感谢这个时代。”金捷曾工作于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师室,是建筑大师唐葆亨先生的关门弟子,当时他参与了省院大量重点工程的设计创作及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研究。“我很荣幸在总建筑师唐葆亨先生手下做他的助手,而后跟着他做了很多重要项目。”从1999年开始,金捷拥有了自己的设计团队,开始独立的建筑创作。

多年来,他在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建筑综合三院担任院长,同时,作为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设计分会轮执会长,他肩负着更重的责任。“从省级的建筑设计院到美院的设计院,我一直在做建筑设计的创作,在技术和艺术两个层面都结交了很多朋友。我的人生也很简单,学了这个行业一直在做这个行业,而且从未改变。”金捷热爱自己的专业,他总是默默地把身边的事情做到极致。在他看来,当人的生活达到满足温饱以后,就会体现出更多提升品位的诉求。“我一直觉得,其实我们的工作跟纯艺术的区别在于,纯艺术更多的是表达自我,而我们可能更多的要考虑到大众,如何去提升他们审美品位。”


20200426_154341_001.jpg


20200426_154341_002.jpg

金华之心


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给更多年轻人机会


金捷的工作具体而细致,需要同时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他却非常喜欢工作所带来的充实感。在设计中,金捷始终秉承着理性思考、技术切入、艺术融合的设计追求,通过理性思考,结合新技术、综合现有技术、改良旧的技术从而达到对美的诠释。

2019年11月,由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第三综合分院金捷团队和原点工作室袁柳军团队设计的中国宣纸小镇国纸客厅项目受邀参加第十二届佛罗伦萨双年展并荣获“达芬奇奖”。“宣纸是纸张,如何用纸张来表达建筑?如何用建筑语汇去传达红星宣纸的独特韵味与诗意?这是我们团队设计过程中始终在探索的重点。”金捷说,当时团队花了很多时间,找了很多建筑材料,最终选用白色的清水混凝土,一种和宣纸生产制作异曲同工的传统手工艺方式,结合当代BIM技术来实现设计。“我们希望打造可以进入的一幅立体山水图卷,让游客真正实现一次独一无二的‘纸山行旅’。”

位于城北老工业园区的隽维中心,是金捷近期的代表作之一。在项目立项之初,金捷及其团队就通过理性的观察、分析、思考,明确隽维中心的发展方向、重新规划其与区域社群的关系、功能与综合改造计划的实现方式,并为这次的改造项目确立了明确的设计目标,在改造项目取得成功的同时赋予了隽维中心这个综合空间全新的艺术价值。

在金捷的设计作品当中,感性与理性实现了和谐统一。他始终以自己理性的思考,回应着使用者的需要;以艺术的表达,实现了对流行审美、时代发展的超越,赋予作品抵御时间的艺术魅力,真正做到了技术切入,艺术融合。有人曾问他最满意自己的哪一件作品,金捷的答案是下一个。他很谦虚,“我做了这么多年设计,满意的不多,受限制的因素太多了,资本、业主的品位、营造的工艺,当然还有我自己的设计能力的局限。”

如今,金捷的团队中大部分是80、90后,“现在很多年轻的设计师,他们的创作想象力都非常好,只是缺少经验和实践机会。”金捷说,“年轻人只要有恒心,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做着做着也就成了专家,设计师的成长都需要时间的积淀。”

20200426_154341_003.jpg

中国宣纸小镇国纸客厅


20200426_154341_004.jpg


20200426_154341_005.jpg


20200426_154341_006.jpg

隽维中心


设计师的乐趣

收藏家的情怀


除了设计以外,金捷也是一个标准的收藏家,他玩收藏甚至比做设计的时间还长,收藏对他而言,也是一种日常工作压力的释放。“一件艺术作品,当需要收藏之前,我通常会去了解作品的艺术背景和史学地位,即使最终各种原因放弃,从中也能获得很大的收获。”

近十年来,金捷的收藏涉及两大类:一是中国古代书画,二是当代建筑师的艺术作品。为什么从早期的多元转换到这两类呢?金捷说:近些年来我越来越觉得聚焦的重要性,同时,更加确信中国书画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表现方式的独一无二。金捷的收藏也从早期的审美喜好转向于更加的学术性。“我是用艺术史的视角来研究中国书画和建筑师的艺术作品的,所以只会收具有艺术史价值的作品。”金捷坐在办公室里的Niels moller 62号椅上娓娓道来。

“过眼即拥有,历代藏家不管对哪一件收藏怜爱有加也无法将其带走,我们在收藏传承的接力赛中,只要跑好属于自己的一棒。”金捷说近些年自己的收藏一直在做减法,“看几场重要的展览和拍卖,从中获得的快乐甚至比直接拥有来得更高。几年前我们也办过小型的收藏展览,邀请100位设计界和艺术界的朋友拿出他们自己的收藏,大家相互间交流分享,这些分享过程就是一种乐趣,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20200426_154341_007.jpg

无学祖元(宋)国泽佛光圆满常照国师语录


20200426_154341_008.jpg

蓝瑛(明)雪景山水图


20200426_154341_009.jpg陈洪绶(明末)书法


20200426_154341_010.jpg

20200426_154341_011.jpg

Niels moller 62号椅

20200426_154341_012.jpg建筑大师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绘画 几何痕迹


微信图片_20200426155823.png

野口勇Isamu noguchi 雕塑(地上的框架)贝聿铭先生旧藏,2019年由金捷收藏。(图片为贝聿铭先生纽约家中一角)


“去标签化”

引领行业协会更好地发挥作用


作为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设计分会轮值会长,近年来,金捷参与编写了装配式内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 33/T 1168-2019,2016-2019年连续四年浙江省建筑装饰·设计和美大赛评委。

金捷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行业协会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次疫情,使我们更加意识到了行业组织在专业领域指导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我们的行业协会利用自身影响力做了很多专业性、技术性的工作,同时利用这些专业技术力量来推动本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采访过程中,记者提到了标签化的问题引起了金捷极大的兴趣,他说:“如果作为一名艺术家,你必须要有区别于别人的标签,艺术会有时代特征但需要独一无二,而对建筑设计来说,去标签化有时是必要的,我们在更多的建设营造过程中,并不能简单地贴个人标签,而是需要对每一块土地做到‘因地制宜’,用较高的技术手段来回应这片土地的文明。同样,在团队的培养上也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我们很重视年轻团队的培养,如果能够把团队培养到跟整个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是同步的,这样团队才可能可持续发展。”金捷说,“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看,设计师还是要用心来做设计,被自己的设计感动到是最基本的,很多人做设计连自己都没有感动,那我相信也不会让别人感动。”

20200426_154341_013.jpg


20200426_154341_014.jpg


20200426_154341_015.jpg

天津世纪广场


 作者、编辑   |孙乐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