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下午,“道不远人——说不尽的南怀瑾”系列国学讲座继续于我院“设计艺术大学堂”展开。主讲人杜忠诰先生本次带来的讲座主题是——“自我超越之路”。
杜忠诰先生,历任台湾重要奖赛评审委员、故宫博物院藏品审查委员,历任博物馆美术文物鉴定委员、中华书道学会创会理事长、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及十方禅林文教基金会董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所专任暨美术系所兼任副教授、明道大学讲座教授等。
△杜忠诰先生
△讲座现场
△观众提问
讲 座 回 顾
感恩1949——我的文化心路
•••
杜先生自幼贫困,考入台中师专,必修国画,尤擅书法。后入伍, 当兵期间,背四书、古文观止、幼学琼林……弥补了幼时缺乏的童子功。当时他便立志要为中华文化而奋斗,至今未忘。1949年新中国成立,蒋介石败退台湾并带去各领域顶尖人才与文物宝藏,新一批中原文化在岛内得以传播。杜先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中华文化,饱读诗书。他如今万分感恩,能从一个台湾乡村的野孩子,成为“杂家”。
缘遇南师
•••
杜先生入伍期间,读了《论语别裁》入迷,后因向师范大学的同学“推销”此书被南怀瑾老师要求见面。首次会面,他便问南老师是否有佛经推荐?南老师拿出一本没有注解的《楞严经》 ,并用钢笔在书上写道:“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
影响
•••
1
道的——始习佛典
《楞严经》 :著名佛教经典,可谓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从理论到实践都对读者有很深刻的指引。
名句: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无主宰,非自然,亦非因缘生。”
“理须顿悟,乘悟倂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2
艺的——空静修炼
(1)逆觉体证
(2)放松手劲
杜先生以自己五十四岁获得博士学位亲身实例告诫大家不要轻易放弃,要以正确的方法修行。并解释了人们常有的误区:佛法是教人解决问题,不为名利执着,而不是让人什么都不要,不是教人消极。
“放松手劲”指禅修后身体逐渐放松,书法也具有自己独特的风骨。
反照与微调——自我超越之路
•••
1
感性、知性、理性与智(复)性
“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不同的种子发不同的芽,开不一样的花。经过修行,人类由感性的动物变成理性的人。
2
现行与种子
3
先天禀赋与后天人功
“譬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圆觉经》
4
进步奖与优秀奖
杜先生以自己的育儿体验告诫人们要不断修行,不断进步。
匠人、诗人与哲人——生命进路的三个层次
•••
1
匠人:
技巧方法的锤炼与专业知识技能的把握,由特殊到普遍,得客观法则,强调归纳,老实功夫,追求完美。无我有他,属“法”的层次,注重功力。
2
诗人:
情感趣味之涵泳与风格特色之开展,由普遍到特殊,得主观抒情,强调演绎,顽皮表现,追求特色。依法成我, 属于“趣”的层次,注重才气。
3
哲人:
生命性灵之开显,知识系统与名利得失之忘怀,追求品味。主客消融,心手两忘,属于「道」的层次,注重境界。
三者的辨证关系,缺一不可。
结 语
最后,杜先生以“现行谁不种子流,牛马也是现行俦。真我须从逆体证,顺觉为人羞马牛。良知本具修德贵,转得业习始遮羞。 (涧松老人 遮羞诗)” 作结语。并提了一下自己曾经写的一篇修行感悟的文章——关于“生命五部曲”结论部分的五个标题,若有兴趣的观众可继续与杜先生深入探讨。
•••
1 藉修显性以自立
2 知病去病以上达
3 知止定静以澄源
4 敦伦尽分以事天
5 敬慎忘怀以安命
“少年比才气,中年比功力,晚年比境界。”(牟宗三先生)
杜先生在讲座中展示的部分书法作品
完
文字、编辑:吴颖
摄影:王鑫、人文景观研究院
编辑:王鑫